追憶鄭德坤教授

与夫人黄文宗

  郑德坤 (1907年5月6日) 出生於厦门鼓浪嶼, 幼小勤奋好学, 中学在英華书院(教会学校)就讀, 从小受中西文化薰陶,18歲中学畢业即留校工作一年,19歲考入燕京大学, 最初学医, 後转为学文, 师從顾颉剛、容庚等名師。在燕大那些年, 他还是花式滑冰高手, 又是大学足球队的中坚, 还是游泳. 跳绳.猴拳等的运动健儿。他对“空心墨竹画”很有研究, 可称“現代郑板桥” 。

 

 

   他23歲燕大畢業, 次年获得研究院硕士学位, 留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研讀《山海经》、《水経注》和《研習古物鉴赏》。

  1934年(27歲) 與同鄉燕大畢業的黃文宗小姐结婚, 并在厦门大学任教二年。
 

王建墓、理財高手                   四川古代文化史

  1936年受哈佛燕京学社委派赴華西协合大学任教, 主講中国歷史, 并主持“田野考古” 和整理大学博物館工作, 將館內二萬多件古物展出, 將其作為“鄉土教材” , 著《四川史前考古》一書, 該書修訂後在劍橋大学出版, 日本考古学家水野清一教授贊誉鄭德坤為“四川考古学之父”當年,法国Serge Elisseeff 博士到成都, 鉴赏到鄭德坤對藏品的整理工作一絲不苟. 是考古工作的可造之材.1938年即安排他到哈佛大学攻讀考古学及博物館管理学。1941年(34歲时)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即返回华西协合大学任教, 继葛维汉之后,兼任大学博物館第三任館長。

  他對博物館极為重視,提出:“華大博物館地处古蜀国首都, 居川省之中心, 在考古学上为未开发之原野, 千百原始文化遗址, 尚無人問津, 其能成为人類学研究中心, 當可无疑。” 他把博物館建成了一个教育中心和收藏中心, 用图片的形式举办展览, 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當時援華助战的美軍等络绎不绝前來华大博物館参观, 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一道特別的风景。华大博物館名声大噪,當时被誉为成都的“重要名貹地之一”。他先后主持了四次对四川的考古发掘,“ 一个汉墓,一个唐墓。王建的皇陵和老孔庙的院子。” 还進行了若干次的外出考察, 收集了大量的文物标本。他对成都西北部一些制陶場进行了研究、組织、整理、、陳列, 完成了博物館館藏目錄工作。他对广汉出土的玉器研究精细入微。四十年代, 他提出: 在广汉太平場出土的大量玉石礼器, 是“祭山埋玉” 的遗址假說。1986年轰动世界的四川三星堆祭祀坑遗址的發現, 其“祭山埋玉” 的假说得到证实。

  鄭德坤提出要使华大博物館成為“中国標准博物館之一,成為现代化教育圣地, 华西研究之中心, 甚至国际学术研究之大本營。华西都市報曾专欄報导他。

  1945年, 他编著《四川陶器入门》英文版, 当时受条件所限, 由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館用油印本出版。

  1947年,40歲之际, 他应邀赴英倫在劍桥、牛津、倫敦三大学循环講学一年。

  1948年, 经香港計划回四川之际, 因政局动荡, 被迫滯留香港达三年之久。

  1950年, 劍桥大学夏伦教授(Prof.Gustev Haloan) 访港, 发现郑德坤闲置无事便邀请他再赴剑桥大学任教。

  1951年,郑德坤全家五人迁居英倫, 在剑桥大学任教, 并广泛收集与中国考古文物有关的书籍、古物、幻灯片等, 创建了独立于剑桥大学的“木扉” 图书館。


  從五十年代起, 他便着手把庞杂的中国考古学资料系统整理, 让中国古代文化能融合到世界史的范围。

  他於1959--1963年在劍桥大学出版了《中国考古大系》三卷(即: 史前中国、商代中国、 周代中国。) 出版后即成为世界上研究中国考古学的名著, 其日文版被日本大学作为中国考古的必读书。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典藏图书5000余种. 十余万册, 他还专门整理印刷了《木扉图书目彔初稿》16开本. 厚474页, 当时成為世界各地学者研究中国考古学参考资料的宝库。


(中国文化人類学、中國的傳统文化)

  1974年, 郑教授67岁,按法定在剑桥大学退休, 荻颁劍桥大学中国考古学荣休教授.Wolfson College 荣休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李卓敏校長获此讯息, 即刻邀请他到中文大学讲学,希望借重郑教授之力发扬中国傳统文化。

  1976年,郑教授 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長一年, 中大副校长两年,并在艺术系講授中国考古学課程。

  1978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创立“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 并任首届主任。

  香港地区人类科学的历史, 七十年代後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迄今,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大学中惟一发展考古学学科的大学。香港地区田野考古学的成立,郑教授旡疑是最主要的奠基人。他还为中文大学百万大道科学馆大楼, 捐赠了价值不菲的陶制大学校徽。

中大百万大道校徽


  1979年在中文大学第二次退休, 郑被邀任中国文化研究所义务主任。遗憾的是, 原计划在香港完成《中国考古学大系》笫四卷《汉代中国》,因公事繁忙, 未能如愿。

  1981年郑教授获頒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荻颁英国学会通訊会会士(远东笫一人) 。1992年出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划小组顾问。

  1985年, 鄭教授因病全退, 不便出席香港华西校友会的聚会, 仍委托其子出席聚会, 以表示對华西的深情厚意!

  鄭教授一生治学广傅. 論著宏富, 中英文论著一百五十册,学术论文数百篇, 学界称鄭德坤教授和耶鲁大学张光直教授,是海外中国考古学界的两大巨擘。



  郑教授於2001年4月6日在香港逝世, 享年94歲。2007年为紀念鄭教授一百周年冥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等编辑出版《鄭德坤古史论集选》。

 

盱古衡今

 

  2017年为紀念鄭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寿, 研究中心主任邓聪主编出版《盱古衡今》記臷了考古学家鄭德坤教授一生的主要事跡。华西人、中大人都永远怀念他!
 

  张胜楷 2019.5.4. 於香港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