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和现在

丘希圣

      想来,华西老朋友在此聚会快一年了?一群想交流、却不大可能见一面的知己重逢在此,确实非常幸庆。这里,我佩服和感谢曹国正、以及所有热心支持这界面的华西坝朋友们。曾几何时想到?网络技术实在牛气,在纷繁浩瀚的以太界中居然可以把远在天边朋友们,方便自由的 链接在一起。

     记得1999年某天,我心血来潮地建立了自己中学班级的栏目联系。后来进去一看,马上感觉不大对劲:尽是十几岁的少年热衷在那里相互打招呼!算了吧,除了听听贝多芬、我还是在网上打打桥牌吧。上网聊朋友是年轻人的天地,我这老头,还给人家娃娃凑什么热闹?……。不久的一天,在接到一封陌生电邮中,有人热心给我寄一幅漫画。我好奇地问他是谁?两个回合后,让我恍然大笑是离别多年、远在多伦多的朋友曹国正--他在浏览自己母校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我!接着,我们笔谈起来;接着,我帮他找到当时也在多伦多市的杨光理,两个老朋友在他乡重逢我也高兴嘛!--大千世界在这网络的压缩下,变得真小、庞大时空由于电子的拉动,也可以变得太近。我感叹中。


 在电子管收音机那个时代

 

      曾记得,在捣鼓矿石耳机、电子管、晶体管收音机那个时代,我们常围坐在那个粗劣的木头匣子旁、凑近耳朵,享受自制的、小小声的“科技成果,能探耳听广播到声就不错、就有点满意了;要找到高招,能把这音量弄得再大声点,就有较大的成就感了;初试安装电视机,只要能在绿色的仪器显像管上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影子,我们就可以手舞足蹈啦……。也经常为这些组件上、调试技术上的原因,我们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一句话:谁先弄成功谁就是牛人、谁接着弄成功谁就是二牛人!在一件事情中,我觉得最显牛气的是曹国正。大家知道:除了打球游泳,几个小伙计还想把自己的肌肉搞得凶一点。当时,打酱油买醋,每角钱每分钱都得细细地长流,哪里敢奢望自己在家置办一套哑铃?但,通过好几个星期的顽强与坚韧,曹国正硬是自己用石头打出几个象样的石锁,供大家锻炼。这里,暗自用网上聊天的时髦语言对打石人表达一声:“I F了 U!”其中的一个我后来盘回家,持之以恒;再后进工厂,带它到单身宿舍练;再再后来,换了几个工作单位里,凡遇到扳手劲等较劲场合中:我变得无人能匹敌。在这里,又想补回对曹国正说:“THX,I F 了 U 2 !”。  ------这滞后了几十年的感谢哈!
 

      前几天,我安装“SKYPE”,随即同曹国正(香港)、陈清圣(美国)、杨光理(加拿大)开了一个真正的“三国四方”电话会。除了感到兴奋外,也支持他的建议:希望有“闻”之士,都来安装和响应--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及时、方便和贴近……;--甚至,可以在华西坝朋友成都聚会现场,带上一笔记本、让外地的哥们通过网上来现场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