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在祭奠张光儒教授逝世的日子里

        2007年的六月下旬,突然的降温使得人们在初夏之季感觉到了气候的变幻无常,历经近百年的华大荷花池早已失去了往年碧玉婆娑、荷香四溢的盛景,稀疏的荷叶偏安于荷花池的一隅,寥落的荷蓓努力伸展着扭曲的身子摇曳在风雨之中。

       2002年,桃李满天下的张光儒教授走过了他坦荡而执着的从医60周年,20070701日,张光儒教授度过了他九十一岁的人生华诞,但就在2007070405时许,张光儒教授告别了他一生钟爱并为之倾注毕生精力的医学事业,告别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默默注视着他,由莘莘学子成长为医术精湛的医生、教授的钟楼、荷塘,告别了与他生息与共并让他时时挂念的病员、医院,在华西医院里静静的辞世,如同他恪守的查房风格:轻轻的来,轻轻的去。张光儒教授从医60年成就的精湛医术不仅仅为后人留下了多个令人称奇叫绝的著名病案,更为有幸能登上医学殿堂的后人身体力行地昭示了一种治病救人,超越利己享欲的博大胸怀和把人生价值同祖国兴衰联系起来的精神风范:.医生以治病救人为本而不论病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医生是病人可信赖的朋友,是患者的亲人,承载着生命所托,患者的期盼。

       医生是病人康复的“强心剂”,要为病人的心灵揽进蓝天,白云,洒满阳光的春天。

       张光儒教授时常说:“只要国家需要,就应义无反顾,这样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光儒教授从美国学成归来,不仅带回来了先进的胃镜技术而且还带回来了川医附院拥有的第一台心电图设备。并率先在川医附院开展了心电图检查和胃镜检查,为川医附院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光儒教授几十年来从不以专家、教授自居,而愿把自己称为:“川医的工人”,他能同任何同事、工人、农民交朋友,视病人为亲人,把不为名利、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和敢于力排众议,独挽狂澜的强烈责任心与审慎的科学态度化作一个又一个缜密的救治方案,为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树立了一代良医的高洁形象。

       素菊簇拥,哀乐低徊。悬挂在灵堂中的张光儒教授的遗像,仍以睿智,坦荡,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前来参加悼念他的人,他关切的声音似乎仍在叩击着每一个人心扉:你好吗?你的家人好吗?你爸爸,你妈妈他们都好吗?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早年之作《莲蓬人》,愿将此作为祭奠张光儒教授的心声并与华西的朋友们共勉吧。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有志于坦坦荡荡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华西的朋友们,深思慎行,努力啊!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