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霍尔

霍尔是谁?

与华西协合大学有关吗?

 

   

霍尔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毕启照片来自:美国卫理公会档案

 

两位年轻英俊的美国人脸庞上有着明亮而深邃的眼光,透出坚毅和执着,他们都是是19世纪60年代出生的,分别居住在俄亥俄州和相邻的宾夕法尼亚州,后来都直接参与和间接资金支持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查尔斯·马丁·霍尔 (Charles Martin Hall) 于1863年12月6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汤普森市。

霍尔一家于1873年搬到俄亥俄州的欧柏林。他在欧柏林高中毕业后,在欧柏林学院预科度过了一年,在此期间,他展示了自己的化学和发明才能,他在家里厨房和与住房相连的木棚里进行化学实验。

1880年,16岁的他就读于欧柏林学院,在第二个学期,霍尔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了欧柏林学院Frank Fanning Jewett 教授关于铝的讲座,因为在19世纪,铝是一种珍贵的金属。从铝矿石中把铝提炼出来是极其困难的。人们最初得到的铝粒如同珍宝,它的价格与黄金相当。Jewett 教授展示了铝的样品,并表示:“如果有人发明一种可以商业化生产铝的工艺,他不仅会成为世界的恩人,还能为自己积攒一笔巨款”。

霍尔从1881年到1886年2月23日经过五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他终于看到小球状的铝聚集在阴极上,发现了电化学法生产金属铝,霍尔此时异常激动,带着他第一次获得的一把金属铝球去见他的教授,后来,这些铝球竟成为“王冠宝石”至今仍珍存在美国制铝公司的陈列厅中。廉价炼铝方法的发明,使铝这种在地壳中含量占8%的元素,提取成本下降了200倍。

从此,为人类提供了多方面重要用途的材料。而发明家霍尔1886年7月9日申请了他的第一项专利,当时还不满23周岁。

为了找到资金支持,霍尔去了匹兹堡,成立了匹兹堡还原公司,开设了第一家大型铝生产厂,后来成为美国铝业公司。到1900 年,年产量达到8000吨左右,今天,生产的铝比所有其他有色金属的总和还要多。霍尔是化学家、发明家和主要股东的商人,因此变得富有。

霍尔在他的余生中继续他的研究和开发,并获得了 22 项美国专利,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铝生产的。霍尔于 1914年12 月 27 日在佛罗里达州代托纳去世,年仅 51 岁,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在他的遗嘱中,将大部分财产留给了霍尔慈善机构,他的慷慨捐助促成了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这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亚洲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领先基金会。

讲了霍尔的故事,大家要问他究竟与华西协合大学有什么关系?这就要讲讲毕启(Joseph Beech)。

1905年4月29日,华西各差会顾问部通过了创办“华西协合大学”计划草案,1908年10月,正式确定了“华西成都基督教大学筹办方案”。

还在1907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选定成都南门外即后来的华西坝作为学校永久之地,首先在这里找到了大约150亩可购买的水田和墓地,加拿大教会提前支付了第一张支票,开始修建简易的临时建筑。

那时,大学开始建设最需要的就是钱,1913年毕启当选为首任校长后,便开始筹集经费,根据英国建筑师荣杜易的设计,开始修建永久性建筑。他首先向四川省当局和民国政府募得大洋万元,都督胡景伊、省长陈宦,两人各捐银三千元以示倡导;民国三年,面见袁世凯,争取袁个人给大学捐赠了4000大洋。为筹措建校经费,他先后15次横渡太平洋回国及在中国国内多方游说筹集办学经费。

1920年代后期回美国找到霍尔慈善基金管理人德伟士(A V. Davis),在25分钟内谈妥捐赠协议,双方的问和答都同样简明扼要,毕启说:“我在中国建立的大学已建成的楼宇极缺家具和教学设备,同时大学在中国政府立案注册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德伟士说:“你想要多少?”,毕启说:“100万(美元)!”。一个月后,毕启离开美国回中国前与德伟士再见面时,德伟士说:“你知道我们会给你多少吗?”不等毕启回答,他又说:“我们已决定捐赠你的中国大学50万美元”。

天啊!大家知道当时50万美元要在华西办多少事吗?我告诉大家:纽约长岛的罗恩甫夫妇为纪念白槐氏1915-1919年捐建了怀德堂(事务所—后来叫办公楼),建设完成后的决算金额是$49,254.66,差一点5万美元。也就是说:霍尔基金捐赠的50万美元可以在华西坝建10座怀德堂。

 

刚建成不久的怀德堂(事务所)照片来自:美国卫理公会档案。 彭远波提供

 

在他的努力下,二十几年间,年复一年地争取各种捐赠达400多万美元,修建了办公、教学、宿舍楼等大小39幢。可以这么说华西的绝大多数建筑是靠捐赠资金建成的。

 

毕启为华西医院募集的救护车 照片来自《维多利亚大学在中国》

 

五个月后,毕启募集的救护车已经行使在成都郊外泥泞的道路上去接病人了。

 

2015年3月24日,毕启孙儿Thomas  Foster  beech先生向华西医学中心捐赠的视频截屏.      (邓长春提供)

 

2015年3月24日,毕启孙儿Thomas  Foster  beech先生向华西医学中心捐赠的视频截屏。
(邓长春提供)

对于毕启的巨大贡献,华西协合大学副校务长罗成锦(H.D.Robertson)在《华西协合大学历史概览》(History of the Union University: A Sketch)一文中把他描述为这样一个人:“微笑面对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形形色色地建议与想法中做出最终的决定。在西方各国,我们看到他奔波各地,讲述这所大学的故事和机遇,激发人们的兴趣,以便人们信心满满地提供大学所需资金”。

 

1940年毕启以73岁的高龄,告老回乡之时,中国政府比照美国杜威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勃兰克博士的先例,授予他外籍特殊勋绩人士荣誉奖:红蓝镶绶四等【采玉勋章】,教育部给他颁发“捐资兴学”一等奖,蒋介石为其书写了“热心教育”的匾额。

2015年3月24日,毕启孙儿Thomas  Foster  beech先生向华西医学中心捐赠的视频截屏。
 邓长春提供

蒋介石在1940年3月18日发表的欢送毕启博士的演讲中称他为西方贤人,是创建华西协合大学的中流砥柱,“毕启博士为大学延揽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外学者和教授,使之成为最卓越的学术中心。政府对毕启博士的赞誉,他当之无愧。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毕启博士伟大的人格与精神将与他在这个国家创立的事业永存,他将会被中国学者和学生永记。”

邓长春 2021.11.16 于华西坝

注:

  1. 《美国教育家毕启:15次横渡太平洋募资 》 作者:雷文景;

  2. 霍尔资料来自:维基百科--查尔斯·马丁·霍尔;

  3. 毕启部分资料来自:《拥有两个祖国的美国传教士:毕启与华西协合大学 》 作者:杨立平;

  4. 华西医科大学校史—1910—1985》;

  5. 《四川大学史稿第四卷(华西协合大学 1910—1949)》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