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行道一号的早晨

 

 刘青健

 

  公行道一号的早晨通常是从6:30分单位的广播开播而开始的。听到广播后,昨晚约好的童伴们会及时起床。有时有起得更早的,会悄悄地接近其他童伴的窗前或窗下,吹着童伴姓名谐音的口哨,通知对方赶快起床。

  大家顶着冬天的寒冷,集中后,开始沿着公行道“大河”旁的大路向东跑,右转进入牛奶厂“大河”旁的大路向南跑,东拐西串,穿过田地间的大道,进入一环路,再到跳伞塔附近。此时,跳伞塔附近已经是有很多晨运的人了。

  我通常是到了跳伞塔附近就开始往回跑,但有些童伴会继续向前跑,跨过二环路、三环路,到达火车南站。

  在回来的路上,从晨曦中,看到红彤彤的温暖太阳,照着田地上的薄雾,听着晨鸟的高声叫唱,如入仙景。雾中耸立的跳伞塔像个强壮的保护者,怀抱着周围的大地,充满着安全感。

  回到家时,通常刚好赶上早餐。

  早餐是到后坝边上的饭堂买。三大家常食品是馒头、稀饭和咸菜,极少见到现在的面包、牛奶和鸡蛋。由于当时没有什么“油水”,大家的饭量都在半斤左右,维持所需的热量。

  撑饱之后,背上书包(当时也没什么书,书包很轻),成群结队地高高兴兴到成都市第五中心小学上学去。

  同伴们通常是一边打闹,一边嘻嘻哈哈地走完上学的全程。

  在公行道主道上,大家你追我躲,冲前跑后。到了公行道的西尽头,眼前突然开阔,一片菜田展现在面前。

  菜田上的薄雾环绕飘流,朦朦胧胧。向远眺望,高高的黄坟“山”耸立在前面(当时周围实在没有什么高的东西。据说此“山”还是三国名将张飞的归处)。急转向右,汇入了通向小红门的正规柏油马路。小红门是我们上学时要经过的必经之门。此时,小红门内已经涌出了华西坝上其它大园去上学的同学了。

  如果运气好,还可乘上同学父亲开的大卡车。大家在车上兴高采烈,和路上其他无法乘车的学生比,自我感觉良好地有点优越感。此时,大约是早上750左右。

  如在深冬,有时还会遇上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白茫茫一片。有时甚至到了中午放学,雾还很浓。此时,时不时会有人的帽子在浓雾中被别人抢去,抢者迅速消失在浓雾之中,被抢者也只好望雾兴叹。好在当时汽车也少,否则不知要出多少交通事故。

 

                                               200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