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兄弟归来记之诗言心绪

 

15年前的一别,15后的重逢。着墨下笔很沉重,也很沉着,毕竟我与赵方兄都是逾“天命”之年的人了。患难成兄弟。我为他的归来,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很在乎和珍视这份在患难中建立并煅造过的感情。这份感情好像缚着《苦恋》般的情结。这情结如诗言志似的迫不急待地涌流出来《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忽闻宗安相告赵方兄将回故里

 

15年漫路春秋

寒暑饱经15

曾把真理的大旗高举

激扬文字

书生意气

一段往事结友谊

患难成兄弟

 

芬兰的气候多冰雪

会降低肌肤的温度

联想到那时无奈的出走

心里遭受的是冷心刺骨的天气

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

是大丈夫骨气的呼吁

是大丈夫命运的悲怆

 

大地震也许并不可怕

只是人为的震荡多了灾难更沉重

兄弟首次别后归来

有几多岁月无情的浩叹

有几多从血脉中流淌出的人生故事

愿君满酒忆当年

诉说15年一聚的兄弟情意

 

    15年前的那首诗又从心的书架中取出翻开《挥手这间》:

 

挥手之间

——送赵方兄于车站

1993年秋

 

临行前曾赠酒与赵方兄,

只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列车起动的节拍

悲怆而忧怨

敲打在车上人和车下人的心上

 

车上人将离乡背井

向西  向西

车下人挥手道别

车上人也把手扬起

挥手之间好沉重

此时的挥手

是无言的友情

此时的挥手

是无奈的离别

 

归期何日

敢问穿越崇山峻岭的列车

敢问破除迷雾阴霾的飞行

  人生途程

山一程  水一程

“路漫漫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挥手之间

是对往日的辞别

是对来期的祈求

 

列车滚动的节拍

铿锵而悲壮

敲打在车上人和车下人的心上

 

我还存放着赵方兄1994年的来信与圣诞卡。他信中的话语流露出离乡背景又举目无亲哀怨和无奈:“非常怀念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也常怀念我们的开怀畅饮,在这里,这简直是奢望了。非常感谢你的送别诗,我时常拿出来拜读,它常使我在严寒和孤独中感到一丝温暖。”他又在2000年的来信中寄语遥念:“记得年前曾有自发性气胸”一疾,现况如何?……这里娱乐不多,食谱单调,尤其白酒更是不可多得,倒是时常留连与唐兄开怀的时光!”

茫茫人海中,人的相识相知于患难之时,这难道不值得珍视么?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患难兄弟归来记之不揣冒味

 

我因与赵方兄“一段往事结友谊”的特殊关系,便不揣冒昧地参加了714日下午在天使宾馆11楼会议室举行的医79级“迎接赵方老大哥回家”的同学会。另外,医院摄影师田春和摄影技能较高的美科文化的李总,在我的邀请下,也成了这次同学会的不速之客。

这次迎接赵方兄从芬兰归来的同学会,有50余位同学到会。会上,老同学的相聚在欢声笑语中荡漾着激情,也散发着感慨。他们回忆地讲诉了赵方在学生时代任学生会主席时的趣闻轶事,也话说了赵方在医院工作时的故事情景。其间,我受邀在会上朗诵了《魂兮归来》诗。据李总说,我的朗诵进入角色,情感投入。怎么不投入呢?20年前的轰烈与激昂!20年前的浊酒与境遇!20年前的情景啊,“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赵方面对老同学们的真诚与热情,内心的感激之情写在饱经风霜雨雪后淡淡又自然的笑脸上,又留在眼镜片后晶亮润泽的眼球里。他用平静又舒缓的语流简诉了他在北欧“千湖之国”芬兰的冷暖春秋。看着已有些秃顶的赵方兄,感受着他舒缓语流的节拍,一股“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西风,吹皱着我的心湖。李淑同写的《送别》歌词仿佛又在耳畔响起:“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同学会在赵方指挥并领唱《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中结束。这群已是医疗教学教授的中年男女,在歌声中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当年。

其后老同学的聚餐又有一番酒香四溢的情趣。然而,人生能有几个15年呢?尤其是人生三、四十岁的黄金岁月!

 

 

200893

 

患难兄弟归来记之水井坊酒

 

79级迎接赵方归来同学会的两天后,我在赵方兄下榻的天使宾馆对门的香积橱请他吃了一顿饭。这次私人小宴,我带去了存放在家中多年的五年陈酿水井坊酒。酒逢知已千杯少,算是好酒遇兄弟吧。此外,我还给赵方兄带去了我参与了设计和撰文的为115周年院庆制作的《华西坝经典建筑老照片及剪纸纪念册》、《华西医院画册》及田春摄制的《同学会上的赵方影集》。在《影集》中,我写了几句话并转抄了一首诗给赵方兄:“老诗人曾卓的这首诗,是这几年我读来颇有感触又上心头的一首诗。谨转抄给赵兄,祝赵兄此次回家、回母校如愿以偿。

悬崖边的树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象是要展翅飞翔……”

这首我从1990年版《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辞典》中转抄的诗,好象并不那么朦胧。诗人用遭受狂风灾害后的树的形象,传递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我想,赵方兄不正是在芬兰展翅飞翔么?

我们开怀小饮着陈酿玉液“水井坊”,诉说谈论着15年间陈酿的人生话题,思绪联翩,感慨万千!真是:

兄弟见面不寻常,

十五年后诉衷肠。

若忆当年书生气,

老夫也发少年狂。

川酒川菜对于一别就是15年归来的赵方兄,大概已有些陌生了吧?别后相聚的患难兄弟,饮着家乡的酒,吃着家乡的菜,叙谈着肚子里的老窖话题,似乎在共同续写着一部心灵感应的小说,又象似在心里高吭又低回地唱着腾格尔《我的家》。

我与赵方兄在品酒畅谈间,感受到了多年来少有的开怀。难怪曹孟德在他慷慨又悲凉的诗中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别后15年才归来的赵方兄,这次回来不仅要与老同学、老朋友见面叙旧,还要回绵阳老家拜望高堂和探看兄弟姐妹。在他乡作异客的赵方兄,留连在熟悉又亲近的乡土乡水间的时候,想必定能真切又自然地地感受到故乡那浓厚又深沉的家的信息。

侨居异国他乡的赵方兄,是怎样感受和诉说“家”的呢?是李煜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贺知音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还是余光中的《乡愁》?

 

 

2008910

 

患难兄弟归来记之乡村垂钓

 

柳宗元“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立意,是否与“愿者鱼上钩”的姜太公钓鱼的意境有同工异曲之妙呢?我们能钓出这种心态和意境么?

在赵方兄归来期间,我邀他到乡村鱼塘去垂钓了一次。身处天府之国的成都人首创了“农家乐”这一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回归农村乡土、重返自然的意蕴。也许,这田园式的追求,是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种心灵呼应吧。这大概就是现代成都人回避城市的喧嚣、浮躁和污染而创办“农家乐”的重要原由。

有一点可以肯定,赵方兄在离乡背井之前是绝无垂钓的想法和时间的。那时的我也无暇感受到垂钓的意趣。这是我与赵方兄15年后的心身变化,还是年逾“天命”之后的使然?无论如何,当我与赵方兄与水亲近、站在乡村鱼塘垂钓时,是不会去理论这些人生哲学的。

垂钓于鱼塘,与在自然的河流、湖泊上垂钓不同,无需有多高的垂钓技术和临场经验就可以把鱼钓起来,感受到垂钓的意趣,从而把红尘中的烦恼丢在脑后。不是么,两个多小时无数次地挂诱饵,抛钩,注视浮漂的起沉微动,拉杆,或挂诱饵或取鱼,仅有1年钓龄的我和无钓龄可言的赵方兄已钓起来10余斤鱼了。垂钓要有环境,正如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赵方兄回芬兰后,能对这次乡村垂钓的情景与意趣留下记忆吗?

 

 

2008910

患难兄弟归来记之初阳话别

 

与赵方兄话别,不知何故,又使我联想到了军旅作家白桦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那部交织着爱恨、感情至深的《苦恋》小说来。写出《苦恋》是作家内心深处有一个沉重的民族忧患情结吗?15年前,赵方兄离有背井到异国他乡时,不也怀着爱恨交织中的无奈与悲凉么?在这爱恨交织中不也有一股忧患潜流?

在话别中,我们又谈到了影响人生走向和命运的话题。其间,我向他说到了《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一书。这部极为理性的《谈话》记录了一段不理性文字:“国家副主席王震的孩子犯了法,被抓去,王震大声吼叫:‘不管什么犯法不犯法,先给我放了再说。’”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国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当今地球村,我想,凡中国公民看之听之,大概可用两个成语表达:拍案而起和不寒而栗。

活着为什么?为什么活着?那首《叶子》中的诗句又从我心的树枝上萌发:“就扶摸四季忧伤的风/叶子是树的手指/让我想象自己是树/叶子表达我深深的沉思”。

“一段往事结友谊”。我那篇由“天若有情天亦老,一条信息引发的报告和历史的反刍”三部分内容组成的《沉重的启示与理性的思考——兼报刊文章摘要》记录下了那段往事和对人事变化的心理认识历程。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广度是影响人的命运还是命运影响人?

话别时,我给赵方兄带去了《大熊猫邮票纪念册》和“华西协合大学医药城堡蜀锦”。前者是四川家乡的瑰宝性物语,后则为赵方兄学生时代和留校工作时期的建筑物语。想必遥居芬兰的赵方兄触物应思乡。另外,带去的那瓶精装1573国窖酒,仍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

东坡诗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话别留诗赠兄:

一段往事筑友情,

语浅难诉此中行。

世间炎凉知冷暖,

愿兄旅途多平安。

 

20089

50年代华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