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口腔的诞生

 

    作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发展史上标志的华西口腔,创建于山川锦绣、人杰地灵的天府沃土,发生于西学东渐、中西交流的晚清时期,开创自外国传教士之手。它的开办,不仅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口腔医学在四川的开端,而且成为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个牙科传教士


   
 当年曾有外国人嘲讽说,中国没有牙医学。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牙医学,在西方的兴起,也不过二三百年,而将牙医学引入中国,则是在上世纪之初,在四川,在成都。1907年,加拿大人在成都开办了牙科诊所,为平民医治口腔疾病,此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近代牙科诊所之一。它的创办人,就是后来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林则博士(Dr. A .W. Lindsay)。

     1907年春,湍急的三峡长江里,有一只老旧的木船。它以十分迟缓的速度,被纤夫拉着逆流前进。在这只木船里,坐着年轻的牙医生林则博士和他新婚的夫人林铁心女士,他们都是加拿大人,被加拿大英美会派到成都去工作。林则是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博士,是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牙科传教士。经过一月的木船水程及半月的滑竿(简易的竹制轿子)陆程,终于走完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而到达了成都,这一天正是1907518

     到达成都后,这位年轻的牙医生,满以为可以开始他的事业。按照教会的规定,林则首先要学习当地语言,必须掌握中文才能给中国人看病,而这样的语言训练通常需要两年。而且,当时很多传教士对开展牙医学并不热心,让他很难开展工作。林则发现同事们对他的到来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们说:中国、特别是四川,只需要普通医生,并不需要牙医,甚至强迫林则急速回国。这是林则在中国遭受的第一次打击。幸运的是,很多欧洲人已有很久没有得到牙科服务,有的长达8年,才将这位险遭驱逐的牙医留了下来。

    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他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资深的传教士,他正准备赶往上海出席传教士百年纪念大会,令他苦恼的是,他的上颌义齿马上就要断成两半。如果断了,这个义齿就毫无用处了。然而那时牙科设备材料迟迟未到,而且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都没有运到,但经过一番仔细搜寻后,林则发现了硬化剂、牙科橡胶,同时也发现在本地可以买到石膏。于是他买了石膏,焙烧后配制成可用的巴黎石膏。在一两天内把它修好,完整地交给了那位患者,从那以后,这位患者也成为了牙医的一位积极支持者,林则在自叙中愉快地写下,因为如果牙医不是在这个合适的时间来到了这片土地上,这位患者很有可能无法戴义齿,对他日常进食和气质举止都有不利的影响。


牙科诊所与木制牙车


    1907
年秋,在启尔德医生(O. L. Kilborn)的帮助下,林则在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借用旧大楼里的一个小房间,设立了四圣祠牙科诊所。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按照传统礼俗,男女授受不清,诊所必须有两件诊疗室,一间男士用,一间女士用。医院认为中国的妇女不会找牙科医生看病,就把上下楼不方便的旧房给了他。诊所破败不堪,不及加拿大三流的柴房,林则这样描绘它的诊所:所谓的诊所没有天花板,地板是泥坯的,雨后简直就成了泥泞。房椽被火炉产生的油烟熏成了黑色。房顶杂乱地铺着烧制的陶瓷瓦片,已经破败不堪,站在屋内,可以见着当天的太阳。诊所前屋的窗子是带格子的中国古式的纸窗户,后屋是一堵潮湿破旧的泥土墙,用来将诊所和紧邻的出租屋分开。但这堵围墙挡不住出租屋成天吵闹的声音,租房的人像是一直在大声的家庭争吵中生活。小屋的一头堆放着家用的煤、木头和木榍,另一头堆放着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中式家具。正是这间简陋诊所,揭开了中国牙医学史上新的一页。

    林则开诊当日的第一位病人就是一位中国妇女。这位王姓妇女,由启尔德医生引荐而来。检查后发现她患有长达十年的牙槽脓肿,有大量的骨缺失并不断排脓,服用大量的中药但没什么疗效。通过拔牙和彻底的刮除术处理,她的病情迅速好转。消息不径而走,就诊的患者也不断上门。富有戏剧效果的是,连总督患严重下颌坏死的侄女在大批仆人和警卫的簇拥下来找林则就医,这成了当年成都街头巷尾关注和谈论的事情。从那时起,妇女看病很少有麻烦了,既然一个封疆大吏的眷属可以这样做,其他人也不在话下。林则先生因学识精深,遇病莫不手到病除,故不数日,即声名大噪,求医者日见增多。至此,坚持中国不需要牙医生之人,皆不得不放弃其成见。这件事让成都人都知道有了治疗牙病的医生。

    可以说,初创时条件是非常的简陋,医生仅林则一人,设备也只敷一人之用,简陋的老房既是诊所、实验室,同时也是他的住家……但是他那时还很年轻,正是胸怀梦想的年纪,而他的意志足以提供巨大能量,把梦想化为实际行动。

      林则到四川仅三年,他的工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教会对林则的勤劳和热心,十分赞许,立准林则所请,在四圣祠礼拜堂左侧,建筑一所独立的牙症医院。1909年,加拿大教会派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牙学院的唐茂森(John Thompsin)牙医学博士来成都协助林则的工作。1910年当牙症医院即将落成时,四川兴起了保路风潮,林则夫妇只有远赴上海避难。所幸风暴之后,社会秩序不久恢复,1912年林则夫妇再返成都,主持牙症医院的揭幕典礼,该院成为西南地区首家正式的牙症专科医院,林则任院长。后来又新建口腔医院,分有五大部门,号称远东第一

       1917年,林则博士在华西协合大学创立牙科学系,仁济牙症医院承担起社会医疗和华大牙科教学实习双重任务,当时仅有8台手术椅,尚无分科。从华西大学至四圣祠街医院,大约有5公里路程,由于离大学校园较远   ,来往费时太多,所以学生学习、吃、住都在医院。为方便学生临床实习,1923年,牙症医院在华西协和大学校本部万德门纪念堂内设立第二牙科诊所。这样,牙症医院在成都地区就有了两所门诊部。

      1928年医牙科楼即现在的华西第八教学楼落成,该楼分东西两翼,东楼属医科,西楼属牙科,牙症医院由四圣祠街迁华西坝新址。林则博士特别强调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所以将新医院取名为口腔病院,英文名字用的是Stomatological Clinic,至此,牙症医院更名为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仍由林则担任院长。

      1941年,搬进了新的大学医院大楼里,拥有充足的设备,先进的仪器,以及优秀的中外职员,其中外籍医生17位,1949年底,华大口腔病院共设有牙科诊断、口腔外科、牙周病、牙体修复、牙列修复、正牙等科和X线室,装备有31台现代化的牙科手术椅,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科室最齐的口腔医院,院长为宋儒耀教授,副院长为刘臣恒副教授,有主任医师、医师、实习医生等二十余人,全年门诊20545人次。而且有非常齐全的牙科标本展览厅,有上千具的人颅骨,有蜡型或用泥雕塑的病例模型———按病人的形象雕塑的各种口腔病的标本,有些是很稀有的标本,譬如从鱼到人,演化过程的头颅骨,十分宝贵。

     当年的牙科手术椅,为军用简式椅或老式油泵椅,几十年后,见证了牙科诊所的发展的手术椅,因岁月而流散。牙科医生最先用的就是木制牙车,流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来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铁制牙车,再后来才出现了牙科综合治疗台。今日华西口腔医院已建立了华西口腔历史博物馆,已收藏有6台铁制牙车,正继续寻找最古老的木制牙科文物,以弥补历史的遗憾。


 牙医之王与历史名人


     
林则博士学识渊博,技术精湛,广受赞扬,一位政府高官更是称他为牙医之王。他还发表了不少口腔医学文章,前前后后有七十多篇。1929年,他在美国牙医学杂志(JADA)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直接注射法》,这个方法,以后就叫做林则方法,至今,仍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口腔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传得很广,得到不少称赞。林则、吉士道、刘延龄、黄天启等中外医生,个个医术精湛,除了老百姓以外还有很多的名人到这里来就医,譬如说于佑任、张群、罗家伦……很多是那个时候的高层人士,其中包括蒋中正、宋氏三姐妹。吉士道教授几乎就是蒋中正夫妇的专职口腔医生,蒋中正的全口义齿或者是请他去或者是他来,请吉士道做这全口假牙。1949年初夏一个星期一的上午,带着他的儿子蒋经国先生,和十几名侍卫,来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医院,做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付全口假牙,是由吉士道博士和徐乐全教授两个人进行临床操作,技工制作则由邓真明来完成,仅义齿的打磨抛光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义齿制作得十分精美。蒋中正对制作的义齿非常满意,之后邀请有关人员来到北较场进行款待,以表示感谢。

   为了缅怀林则博士对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创立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华西口腔医院科教大楼前,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

来源:王翰章 郭勇  编辑:责编 李荫华 实习编辑 来德辉 美编 吴桦

 

往事如烟 人物掌故 岁月留痕 趣闻轶事 联络我们